艺术教育的精髓装裱界元老留下的工笔山水佳作
5月27日上午,记者与孙先生兄弟见面时,并未见到那幅清嘉庆年间的工笔山水画,因为它太大且当天下雨了,他们担心在没有适当保护的情况下,画会受到雨水侵袭。孙先生告诉记者,这幅珍贵的艺术品是他们父亲留下的,他去世已久,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对其收藏品的尊重和责任感。“我们并不懂得收藏艺术品,如果不是因为担心这份家传宝物受损,我们可能不会向外界公开。”他们参加了《鉴宝》活动,是为了寻求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孙老先生是一位在装裱界享有盛誉的人物,其装裱技艺深受业内人士推崇。
回忆起儿时,孙先生提到家中常接待书画大家以及富商,但父亲总是避免让他们参与装裱工作:“他说,那些看似荣耀的事实背后隐藏着无尽辛苦。”1965年,当北京荣宝斋邀请他作为专家合作时,由于家庭责任,他选择了拒绝。这一决定不仅体现出他的牺牲精神,也成为了家族历史的一部分。
尽管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孙先生及其兄弟仍然将所有收藏品完好地保存起来,不愿意将它们交给任何人。他解释说:“我们的行为并非出于对艺术本身的热爱,而是因为我们想守护父亲留下的东西。”
参加活动后,一位专家指出了卷曲字画会造成褶皱,对其保存不利。于是,孙先生及家族立即采取措施,将这些作品从箱子中取出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符合专业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自己之前所做之事可能对这段文化遗产构成了威胁,因此决心改正错误并继续维护这些珍贵作品。
这个由清朝嘉庆年间创作的工笔山水画,在七十年代就曾有人以高价求购,但被拒绝卖出的。这一决定一直影响着家族,即使今天,它们也不会考虑出售:“父亲那时候坚持不卖,现在更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对于那些珍贵而又脆弱的地球文物来说,这个家庭提供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情感支持和保护。在这里,没有经济或名声上的考量,只有纯粹的心意:尊重、怀念和维护祖先留下的美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