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时尝试诗歌这颗禁果在美术教育论文中探索比喻的魅力
北京2014年作文题引领微作文新风尚,勇敢打破诗歌禁忌。多年来,在全国高考作文中,有些省市明确规定:“不宜写成诗歌”,给人一种错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对诗歌无兴趣的时代。然而,我国文学之源是古代诗歌,《诗经》为我国最早的诗集,唐代“熟读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已成为常谈,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诗人本能。
然而,高考中的 Poetry(即使现代流行的一些独特写法和意象)却被视为难以评估的内容,这让阅卷工作变得复杂。不幸的是,即使学生创作了一首出色的作品,他们可能仍然会获得低分。这表明目前高考体系下使用 Poetry 作答并不太合适。
笔者认为,如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不允许他们用 Poem 作答就是对那些擅长此类创作的学生不公平,“除去 Poem”是一种自大和偏见。在评价 Poetry 时,我们往往陷入主观判断,并且这并不会影响到考试生自由做出选择。
例如,如2009年的广东、安徽高考试卷没有出现“Poetry 不可”的限制,但绝大部分学生依旧习惯于撰写解释性、论证性或记叙性的文章,而不是尝试更具挑战性的形式如散文或小说,更别提困难重重的 Poem 了,因为他们明白过失将导致失败。
因此,让学生自己决定是否采用 Poetry 应当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即便如此,由于阅卷老师能力不足而完全排斥它,也显得有些退缩。这实际上是因为害怕而放弃。而接受这个挑战虽然麻烦且琐碎,但对于考生的表达自由和创新意味着更深远的地位提升。现在,北京市已经开放了“Poetry 可以”的政策,为高考提供了全面接受 Poetry 的机会。在吃掉这颗禁果之前,我们生活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但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后,他们才真正成为完整的人类。同样,在语文教育中,我们需要一些能够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而 Poetry 是最完美的心灵倾诉之道。此外,只有接受了它,语文教学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反馈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