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家的游戏艺术品投资现状
展览:弗朗西斯·埃利斯:消耗时间 —— 2018年11月9日至2019年2月24日 —— 外滩美术馆
《睡眠时间》是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的超小幅油画系列,共计111幅,每幅约为11X15厘米。这些作品在其中国首次大型个人展览《消耗》中虽然不为人所知,却对艺术家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系列绘画以砖红色底调和青绿色背景,反复描绘成年人与儿童的游戏场景,以及超现实主义元素,如手工铅笔痕迹、拼贴图像等。自1996年开始创作,埃利斯不断地在每幅作品上添加新的内容,每一次完成都增添了一个时间层面,这是一组梦境记录,就像小巧的连环画,但我们无法读懂完整故事。
它们似乎没有深远含义,却又仿佛是艺术家表演行为的记录,比如孩子们洒颜料(《泄露》)、拖着绳子玩耍(《收藏家》)或围绕椅子游戏(《儿童游戏》)。有些场景清晰可见,有些则令人联想这批作品成为了一系列活动图解档案。
此外,还有两组相关作品—— 《环行绘画系列》(1997年木面油画6幅)和 《内蒙古系列》(2017年布面木框油画3幅)。有人认为这些并非单纯的绘画,而是伴随行为项目产生的一种图稿或手稿,不是最核心呈现方式。但埃利斯本人透露,“绘画揭示了项目背后的寓意,以及它萌生的潜力”。
例如,在早期两个项目《桥梁》(希望发起古巴与美国渔民合作建桥)和 《不要在到达河流之前过桥》(通过少年儿童游戏“连接”直布罗陀海峡),尽管两个项目失败了,但埃利斯却做出了大量的手稿,并在结束时与视频一起展示。这种形式提供了解释作者构思及可能达到的隐藏含义。
他的工作往往带有社会参与性质,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他人的协助。在实现《龙卷风》的同时,艺术家制作了大量笔记、草图和油漆版。相比于疯狂而暴力的录像,它们更清晰地反映出艺术家的思维状态。在这样一个疯狂的项目中,它帮助我们理解背后理性的驱动力,从而联想到社会背景等。
最后,《出埃及记》,这是关于猿猴梳毛、人类梳头发、头发打结与解结以及龙卷风开始与消散之间意向链接的一个例子。他最终用1000多张素描纸做成了16秒动态视频。这个过程中的“成本”也是一种消耗,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只展现最后16秒动态,那么这背后的意义以及各个项目之间联系将难以被理解。而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否成功,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即可满足,因为他并不追求经济上的成功,他追求的是思想上的自由表达。他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不同的媒介来传递信息,即使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当人们跨越国界时,他们是否拥有真正自由的问题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因此,弗朗西斯·埃利斯将他的创作视为一种游记,一种浮光掠影,也是一种试探。在这个过程中,他使用综合手法来表达对社会认识,而不是简单再现或者象征。而他的目标并非成为一名专业艺匠,而是一个观念导师,用身体行为去表达理念的人物。此外,他从墨西哥标签街头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最初成功,并且利用来自这些销售所得支持他的行为和录像工作,使得他成为商业系统中的游走者之一,即便如此,他依然保持着独立精神,不受传统审美限制,为现代观念实验开辟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