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彼不此黑鬼四十年磨砺成剑的展览借助太和艺术空间的美术图片素材在反复的光影中绽放开幕
策展人/ 贾廷峰
学术主持/ 高名潞
学术顾问/ 彭德
出品人/ 贾廷峰、黄诚忠、刘光霞
展览时间/ 2017年9月30日至10月30日
开幕酒会/ 2017年9月30日15:00
地点/ 太和艺术空间
"不此不彼——黑鬼四十年磨砺成剑的艺术探索"于2017年9月30日在太和艺术空间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贾廷峰策划,高名潞担任学术主持,彭德担任学术顾问。该展览的出品人包括贾廷峰、黄诚忠和刘光霞。
在开幕式上,高名潞先生发表了感人的致辞。艺术家黑鬼也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关于“种虚造无”的思考与困惑。他是湖北出身的一位重要画家,以其水墨作品《黑鬼传》而闻名。这幅作品在1986年的湖北美术节上首次亮相,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黑鬼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水墨技法,他对媒介灵动性有着独特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楚文化中的神秘气息。我曾经有幸阅读过他准备推出的个人画册《种虚造无》,并尝试给予一些读后感。
吴国全(即黑鬼)将自己的创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局限于画布之外。他追求的是一种世界观上的支撑,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某一流派或风格。他的行为似乎是在寻找一种哲理性的答案,这与现代社会对“为什么要做艺术”的问题紧密相关。
然而,当我们把制作艺品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时,就像隐士一样,没有必要多说。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那么就没有什么意义,因为那只需要静默就足够。但吴国全选择通过书写和绘画来证明自己,同时也试图通过这些作品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他将自己的多年工作汇总并命名为《种虚造无》。
通常,“虚”与“无”是不可能被种植或制造出来的,但它们确实是存在之源头,它们来自东方自然之道,但又带有一抹西方入世神学的影子。吴国全用这本集结了大量作品和文字的小册子来表达这一点,这本小册子的名字也是一个悖论,是一段困惑,是痛苦,是反思。当你不把任何事物当作它所应该是什么的时候,那它就变成了什么都不是,除非被社会接受者群体认可并有效地赋予价值才不会成为什么都不值得讨论的事物。
如果把诗歌、绘画、文字作为日常社交行为结合起来,那么它就是跟出家没有区别,也就没必要讨论“何为艺术”。但实际上,每个以名称称呼的人类活动都有共识标准,有优劣,有高低。这意味着并不所有以艺名冠冕的人类形式都能呈现人类视觉智慧,即绝大多数不能满足这个条件。
然而,要给每样东西讲清楚道理,就显得现代人迷失方向,这正是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史中出现的问题。在古典西方,只需检验形象世界是否有效;中国文人画则需体味文心自然意境是否契合。如果能够达到意料之外,则更好。这一切都不需要用言语去阐释,但现代以来的艺术必须考虑创新、新自由、新话语系统等标准,这些都是18世纪启蒙时代开始出现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标准。此外,对后现代主义批判虽然颠覆了历史进步,但仍然强调自我与话语体系,即使走得更极端,其结果同样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情景,无疑造成了当代艺人们巨大的压力,他们仿佛要找到新的概念来支撑他们的话语系统,而这种压力正反映出了当代危机及挑战。
展览现场展示了一切,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场迷雾般复杂的情况:从历史到哲学,从精神到技术,从知识到情感。一切皆可能,一切皆可能否定,一切皆可能解构,一切皆可能重建。而就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境中,吴国全(黑鬼)的《种虚造无》似乎既是一叶扁舟,又是一座金字塔,它承载着整个时代及其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它其实是在诉说着今天最核心的问题:空洞吗?还是充满?
最后,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下那些年代久远且遗忘的大师们,他们如何应对自己的时代,以及他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对于我们的启示。他们如何处理自我表现与内省深度之间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灵较量?他们如何面对新旧观念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呢?
展览现场展示了一系列精选藏品,其中包含各式各样的水墨技法,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媒介灵动性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他对于生命意义探究过程中的各种想法和情感。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希望这些藏品能够触发更多关于美丽、真实以及存在方式的问题,使参观者能从其中汲取力量,为我们共同正在进行的大辩证过程增添一份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