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世界四大美院汇聚华彩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世界
近期,国家大剧院与荣宝斋联合举办了一场名为“经典的复现与传统的再造——荣宝斋350周年木版水印当代艺术主题展”的盛会。通过展示超过百件作品,这次展览不仅回顾了荣宝斋木版水印的历史演变,而且深入探讨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
雕版印刷技术源远流长,从隋唐时期便有其萌芽,在宋元时期成熟,并在明清时代达到巅峰。在明朝,著名的《十竹斋画谱》和《十竹斋笺谱》等彩色套印作品被刊出,这些都是中国书籍印刷艺术的高峰之作。当西方照相石印术来到中国后,传统雕版技艺遭受巨大的冲击,但荣宝斋依然坚守,不断创新,最终发展出了独特的木版水印技艺。
1954年,荣宝斋推出了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上世绢法”,成功地解决了绢本绘画制作中的难题。这一发明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为中国木版水印绢本艺术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四幅巨幅作品:《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它们以精湛工艺和卓越美感赢得了赞誉。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荣宝斋从成立至今所走过的道路,还展示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材料准备到最终装裱,每一步都透露出工匠精神。其中,《韩熙载夜宴图》的1667块原板首次全面亮相,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欣赏这部杰作背后的复杂技术逻辑、巨大劳动量以及人类智慧实践的一个绝佳机会。
中国现代水印木刻作为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一种原创性艺术形式,其根基建立于传统雕版技艺,同时吸纳西方套色和日本彩色技巧,最终形成地域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如江南、北大荒、四川等地区独有的风貌。这些作品既承袭古人,又融合新意,是对千年文化传承的一种新的解读与表现方式。
2000年之后,随着社会发展,本民族文化面临外界撞击,而水印木刻也逐渐进入到了当代语境中。这一阶段出现的是更多基于深层思考而创作出的作品,它们结合现代视觉语言,以强烈的情感表达或深邃的人文关怀,与传统文化交融,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从古老的手工艺品到现代数字化创作,每一步都体现出中国水印版本画对于时间与空间的大胆探索。本次“经典复现与传统再造”主题展将持续至5月21日,对于追求艺术之美及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士来说,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会。不论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还是对已知事物寻求更深理解,都值得我们细心观赏,一同领略这份无尽魅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