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藏品出售青年艺术家探索发展路径
主持人:作为策展人,你如何考量、选择艺术家参加展览呢?你认为艺术家应该怎样做呢?
张忠雪:现在青年艺术家喜欢追求自己的风格,想让作品更当代,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要结合他的基本功,不能盲目追求流行趋势,一定要保留自己的想法。看到同一样事物,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内心所感受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能够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需要长期积累,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我们做展览首先要看艺术家的作品,我目前接触的青年艺术家比较多,在考量青年艺术家作品时,我对他们的履历要求不高,因为刚从学校出来,走上职业创作道路时间并不长。像刘晓龙毕业后就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他自己是有发展规划的。对于有一些青年艺术家来讲,毕业后虽然也想进修,但考虑到生计,他可能先找工作,利用空闲时间再画画。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困难,也有不同的机遇。我是学艺出身,从大学刚毕业时,就开始尝试将我对自然界的情感和观察转化为画面,用各种媒介去表现,这是我最初踏入这个行业时候最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走向,您有什么建议吗?
邢新华:对于价格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你的水平,有了基本经济基础才能继续创作。而且每幅画都不一样,所以,只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就算几百元一张,比如理想化地说,你山水画每天画一张,一天收入几百元,再卖给机构,每个月就能拿到一万元左右,这比很多其他专业刚毕业学生工资也高。
李青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他们会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认为,对于市场前途来说,是无可限量,只要踏踏实实进行耕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给予更多支持,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呈现出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用户。
刘晓龙:从我的角度来讲,要是能和机构签约,不论价格如何,都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一幅作品都代表了我的形象,也表示了机构可以获利。这两方面若能够充分达到,对于我会很好。如果接受订单价格低的情况下,可以尽力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保持初心。
主持人:总结一下,您们提到的点是什么?
尾记:“养在深闺被人识”,这是关于年轻人的经典话题。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必须确保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而这些努力正是在不断推动整个市场向前迈进。一旦我们所有相关方——包括策展人、机构和最终消费者——共同努力,便可以建立起一个严谨、高效、透明且公平的大型市场系统。在这样的一片蓝图中,每位年轻人才能够成为未来发展中的关键角色,为这一切贡献力量,最终实现双赢局面。此外,由于当前中国拥有大量年轻的人才团队,只有形成严谨有序的市场环境,这些年轻人才才能真正肩负起未来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