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鹏巧手雕木偶匠心做好戏梦想成就未来
【文艺人物志】林聪鹏:匠心巧手,梦想成就未来木偶戏的传承者
在泉州,一位名叫林聪鹏的艺术家,以他的巧手和匠心,将木头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木偶人物。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精通木偶头雕刻与造型设计。数十年间,他创作了近千个独具特色的木偶艺术形象。
林聪鹏不仅参与创作了多部获得优秀奖项的作品,如《火焰山》、《赵氏孤儿》、《钦差大臣》,还将提线木偶戏《四将开台》带上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创新精神的结合。
从小,林聪鹏就对 木偶戏充满了热情,也喜欢雕刻。1976年,他加入了泉州木偶剧团,从此开始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旅程。尽管初期因为年龄太小而力气不足,但他仍然坚持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表演者和雕刻师。
“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确到位”,林聪鹏说。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看似死板、无生命力的树干变得生动起来,就像活生生的灵魂一样。这是一种极高的心智追求,也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投入。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研究,他已经掌握了一门关于刀工与材料互动学问——这就是如何把一块普通的树皮变成一个生动、逼真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人类情感表达方式。
对于这个过程,林聪鹏总是充满期待:“每一次尝试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成功都是对自己信念的一次确认。”在他的世界里,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美丽和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正是由他的双手去创造出来的。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林聪鹏为现代观众提供了一些全新的视觉体验,比如用混合颗粒胶质材料做胡子,让马可·波罗更加真实;或者用喷枪上漆,让色泽更加鲜亮。此外,他也致力于培养更多新力量,为这一古老但永恒的话语注入新的血液。
“我们的工作,不只是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在过去之上进行创新”,他这样说。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份始终未曾改变的心愿——要让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见识到美好,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历史,用眼睛去欣赏艺术,用心去理解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这个时代是否还有空间容纳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