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画家排名前20位的东浙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国际化历程
在这个暑假,位于杭州孤山路31号的西泠印社,迎来了多批次的国际友人参观、体验,感受印学文化的魅力。6月,13家驻华境外主流媒体代表走进西泠印社;7月,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团参访西泠印社孤山社址并进行传拓体验,在感受百年金石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西泠印社通过深厚的专业素养、一场场精彩的活动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了杭州、浙江乃至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
沙孟海社长曾说,所有的印社中,没有一个像西泠那样有强大的覆盖全国全世界的学术力量。他更是提出要把西泠印社打造成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真正发挥引领印风的作用。2012年6月29日,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为[ind]题下“播芳”4个大字,不仅寓意了社会对其精神的一致认可,也预示着未来更多地将中国篆刻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世界。
早在建院之初,即1904年的筹备成立时,就有日本篆刻家河井荃庐、长尾甲应吴昌硕之邀参与活动。此后交流不断,以日本、韩国等有篆刻传统的大型国家和地区为主要交流对象,为今后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08年起,以深化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便开始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此背景下,“百年 西 泾·中国 印”系列巡展先后走过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城市,让汉字文化圈之外的人们见识到了中国独特而古老的情谊。而2018年的布达佩斯特展开幕,更是匈牙利成为第一个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型欧洲国家,与中国在经济合作等各方面均有着密切友好往来,为两国加深了解与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
除了以展览形式向外界展示自身价值,“保存金石、研究 印 学”,兼及书画”的宗旨指导下,一直以来,都在探索新方式、新途径去表达自己对于 “ 一 带 一 路·世 界 图 纹 与 印 记”的理解,并不断拓宽已有的“ 中国 印 学”范畴,从而形成更加全面且包容性的“大 印 学”。这不仅让国内外同行得以共同探讨,而且也激励了一批新兴人才投身于这块前所未有的领域。
随着时间推移,加上科技发展,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从成员分布范围还是举办活动影响力来看,这些都成为了事实上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业。这一点从516位成员(截至2023年5月)里就能窥见一二,其中除了国内,还包括日本、新加坡等国籍成员。此情此景,让人们仿佛听到了涛声般巨大的东方声音,在无形中讲述着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一篇篇壮丽篇章。
据了解,将会进一步搭建与“一带一路”相关联的地方金石拓片篆刻创作平台,以及组织一些顶尖艺术家的到访计划,使得这些地方民众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这些珍贵而神秘的情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或许能听到更多涛声,而那些声音背后,则隐藏着无数故事,只待被发现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