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协会网画家排名中的自然时刻共艺联盟的酸柠檬能量

中国美术协会网画家排名中的自然时刻共艺联盟的酸柠檬能量

当我们在后疫情时代的今天,将目光重新聚焦于“自然”,我们究竟以怎样的角度和姿态,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个生态危机困扰着我们的时代?这样的命题虽然有些宏大,却是在观看2023年2月25日在太原千渡长江美术馆举办的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这次展览,“自然时刻-新媒体共艺联合展(简称‘自然时刻-太原站’)”是由艺术家史健、城市插画师李丹、空间叙事者nimo、创意策划师马唏、摄影师一乙、声音艺术家徐斯韡、装置设计师Sting以及数字艺术设计师高宇等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共同呈现。他们通过30余件作品,以视觉、文本、数字科技和声音等方式,对“自然”这一主题进行了定义。

最吸引人的是,这个看似轻松愉快的展览叙事,却始终带有一种谨慎而略显沉重的情绪氛围。在每一件作品中,都试图将其化为一个片段,并构建关于“自然”的体验。这也反映了作为艺术共创团体成员的一份集体性创作,“自然时刻”的展览场域,从之前的综合体验空间转变到了现在的美术馆,它不仅指向了资本主义逻辑下单调现象趣味,更试图从形式上宣告创作者被重新分配的话语权。

位于二层挑空圆形空间中的装置作品《72》便是一个例子。它既是一朵漂浮在空中的“蒲公英”,又隐喻着抗原试剂棉签所代表的人类抗击病毒经历。这种诗性的手法,用来书写抗疫经验文本,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转变与消亡,以及平静坚韧不拔的心理状态,每个观者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故事。

随后,在窄道另一端,我们进入了第二个空间,那里的落叶铺成了一条机械律动般的声音路径,让人无意识地沉静下来,进入到情境之中。在环型观景台中央,一系列作品如露营地般散布开来,但它们却处于方正而静谧的大厅中,显露出仪式感,就像是丛林深处祭奠云坛,让人放弃旁顾,只能聚焦于当下的深思或内省情绪。

这里有史健油画《森林—系列4》,延伸了《树说》的意境;也有声画创作《听ting停》,延伸绘画意境并实现策划线索转承启,同时用温暖的情绪感知带领观者进入科技与自然视角。此外,还有数字艺术与声音合作,《竹林七贤03:00:31》解析出数据处理对天然认知审美补充关系,而《树shu术》则尝试用工艺行为重构生态文明关系,即使最初基于材质探索。

穿过四楼第一部分展示区,我们看到若干幅绘画及装置,如《岭ling灵》、《卵luan乱》,它们回顾着第一次展出的历史,也提醒主创团队希望持续梳理和探讨生命社会生态关系初心。但更重要的是,在策划文本描述之后,再次引导观众关注对于“景观”审美探讨,这也是最后两部分展示区内容:史健绘画及一乙摄影提供自主客观角度对景观审美判断。

最后,与此相呼应的是李丹作品《神经元》,形成有趣叙事:灰褐色背景中野兽挣扎求生的悲愤压抑;而红砖块堆积装置,则像断壁残垣记忆,捆缚建筑曾繁荣破败——时间镌刻人类历史演变形态。而那些透明3D打印砖块似乎兼容重组城市新的历史,但同时提示人类造景对于未来回望意义。这一切仿佛提醒我们,看待环境问题不能只关注材料或建筑元素,更要关注人类历史所构筑生态文明形态。

猜你喜欢